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我校青年坚定信仰、勇毅前行。我校团委结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向未来--来自职业教育一线的思考》一书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踔厉奋发向未来”系列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在同学们积极响应下,征集了许多优秀的征文、视频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吧!(作品不分先后)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贸金学院 朱红珺

 

岁月缱绻,青春永远是最亮丽的一抹色彩,时光掠过,青春是书卷里最精彩的章节。身逢盛世,青春少年当立志高远,成为时代航行的“灯塔”,时代的浪潮奔涌变幻,需要少年奋不顾身、笃行不怠贡献青春伟力,推动巨轮前行。今日国之壮丽,皆因昨日之青春少年无私奉献,明日之绚丽多彩,皆是当代之青年奋力前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这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对青年的动人描述。青春固然美好,但奋斗的青春更加瑰丽动人。百年风雨同舟路,百年团旗耀征程,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青年力量始终在与时代同行,唯有用奋斗镌刻青春,才能铸就不朽的时代丰碑。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稳稳接住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并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书写着不一般的青春故事。
      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的问题,北大退伍军人宋玺22岁时参与亚丁湾护航,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24岁时打破世界纪录......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在工厂车间,他们与时间和质量赛跑......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在《青春向未来》这本书中,我校校长瞿立新的文章《扬帆起航向未来》被收录其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他告诉同学们要开拓进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怀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时代召唤各有不同,青春力量一脉相承。新时代赋予中国青年“时代新人”这一振奋人心的响亮称号,作为中国青年理当给予时代奋发有为的嘹亮回声。把“永远跟党走”作为青年奋斗的方向。广大青年当汲取真理力量,牢记我们从哪来、跟谁走、往哪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青春的理想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在不断的思想洗礼和实践锻造中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勇当先锋”作为青年奋斗的方式。过去,“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伟大精神在青年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继续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广大青年仍然要刻苦学习、锐意创新,扎根岗位、奋发作为,争做伟大复兴路上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先锋力量。把“人民至上”作为青年奋斗的立场。“动态清零”的贯彻需要团结人民的力量,“乡村振兴”的推进需要倾听人民的呼声,“绿水青山”的守护需要汲取人民的智慧。青年人应辨明历史方位,站稳人民立场,因势而谋,掀起澎湃春潮,激发出从“我”到“我们”的乘数效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看风里,更应扛起历史的重任砥砺前行,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发青年之声,扬时代之梦》
传艺学院 田海洋


      鲁迅先生在《热风》中这样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新时代的青年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身后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前方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我们生于盛世,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自信成长;我们仰望飘扬的红旗,社会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无比自豪。在“十四五”的全新征程上,作为青年,我们要发奋斗之声、发创新之声、发爱国之声。
      青年,发奋斗之声,扬青春之梦。人生是一段美丽的旅程,只有在不懈的奋斗中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作为青年,当以奋斗为底色,努力完成学业。党和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青年的成长,在教育资源上,给予青年绝对的保障;在就业政策上,给予青年无数的福祉。作为青年,要在奋斗中激扬青春的梦想,扎实的学习,刻苦的钻研,在专业领域中有所作为。青年当以奋斗的姿态勇立时代的潮头,成为有力量、有涵养、有能力的后浪,激荡起青春的无限活力,青春之时代。
      青年,发创新之声,扬民族之梦。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十八大中国以来的成就。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不断的强大、不断的进步,对于新时代民族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青年,我们紧紧追随着时代的进步,拥有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创新是民族的灵活,也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青年,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融入到一起,以青春的创新力量为民族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深挖创新的潜力,运用创新的思维,发出青年的创新之声,青春之民族。
      青年,发爱国之声,扬强国之梦。回首一百年前的中国,无数的革命先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的付出,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发出爱国强音,努力成为国家的脊梁。作为青年,我们要弘扬爱国精神,用青春之力守护先辈们用血肉铸成的那道坚实的堡垒。我们要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往直前的向前走,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让强国之梦翱翔天际,让爱国变得掷地有声。我们要积极的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成为新时代的爱国青年。扬起强国之梦,青春之国家。
      党的二十大圆满落幕,在党的二十大的指引下,未来有了方向,发展有了动力。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要汲取二十大的先进力量,高喊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口号。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国家为民族;我们要成才为全面的人才;为发展为建设;我们要做新时代合格的青年,为使命为未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让时代倾听青年的声音吧,那是响彻天地、未来可期的最强音!


《共启青春志》
旅游学院 张嘉乐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我们青春热血、激情昂扬,我们踌躇满志、满怀憧憬,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青春的我们,犹如在这片肥沃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树苗,经历风雨后傲然挺拔,青年强则中国强,青春有激情,国家有前途,青春有力量,国家有希望。
青春的浪花,足以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青春的音符,足以奏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的强劲乐章。
青春,要“稳”、“毅”、“强”。《周易》中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我看来,没有使命、担当、奉献的青春,就像没有营养支撑的树干,是会走向枯萎的。作为建设新时代的主力军,向梦想奔跑的青春永远在路上,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增厚美德、容载万物的精神就是支撑着这朵青春之花持久芬芳的重要营养,我们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新的挑战,我们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勇于创新、敢于拼搏,要不断强弱项、固根基、补短板、提能力,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稳扎稳打、克服困难、登峰越壑,以青春之力,夯实理想,把握机遇,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挑战自我,展现新作为。
青春,要“学”、“实”、“为”。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短短字里行间,把珍惜、勤学、作为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此刻,我们都正处在“创新路”的关键节点,恰恰也正处在“抢新机”关键时刻,我们势必要牢牢抓住青春的把舵,在新时代的航向里,以劈波斩浪的勇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诚然,一场青春欢聚的尾声意味着另一场征程的开始,今天将启程追逐“诗和远方”,趁青春正好,让我们背上行囊,整装待发。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自我革命,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定,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时刻保持艰苦奋斗本色。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毅力,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人生大事”“终身大事”,始终与人民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人民。
青春,要“勤”、“思”、“进”。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理想的火炬,做好一个工作,做成一个事业,不仅要“勤”更要“思”,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仅要会学习、能学习、善学习,更要以学促进、以学促能、学思结合,要防止“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要注重学习融入工作,理论联系实践,正所谓“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这是一个既充满变化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在与疫情的奋斗中,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在全民抗疫中,见到青春逆行的背影和所有人奋力生活的轨迹。大家面向未来的道路,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愿我们能传承“弘毅”的校训精神,坦然面对变化,主动拥抱变局,踏歌而行,走向未来。

《不坠吾辈青云志》
物联网学院 顾苏楠


      鲁迅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流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矩火。”这句话在这个时代仍然有意义。
      现如今,零零后的我们,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做什么?近日阅读了一本书《青春向未来》,它告诉了我们答案。它说青年应有平实之心,应有奋斗之姿,应有家国情怀等等。习近平曾说:“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悲哀,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从瞿立新校长所写的《扬帆起航向未来》中我们可以得知:青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扬帆起航向未来出发的是我们青年。正如北岛所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之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不受眼下微小的遭遇束缚,抬头挺胸向着太阳,关注自身发展,才是青年须做之事。
       追逐青年梦,青年人需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火箭少女”周承钰是文昌发射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职员。她能吃苦,也肯吃苦,是出了名的硬角色,她敢于直面困难,挑战自我,勇于担当,成功的把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这个“边缘工作”打造成了“党员先锋岗”,并顺利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之战。新时代青年应向他一样躬身入局,挺膺责任,努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且凭勇于担当追逐青年梦。
       追逐青年梦,青年须勤自锻造,在担当中历练,乃有圣人者有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许多青年干部披星戴月,把爱和希望的种子埋在广大的贫困群众心中;在凉山森林火灾中,青年消防战士勇于逆行,用生命诠释了烈火青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青年的话语掷地有声。新时代青年们内心奔涌着家国情怀,勤自锻造,在担当中历练,且凭勇于追逐青年梦。
       奋斗是明日辉煌的前奏,是雨后现虹的终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时代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不止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品德是自立的根基,是立人的胸怀,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到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梦想是远航的风帆。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源于理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人人都可以自诩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实行者”,与其做语言上的巨人,不如成为一个行动上的“实力派”。
      奋斗是奋斗者的通行证,安逸是安逸者的墓志铭,愿各位青年不坠吾辈青云志。
 
      奋斗是人生最美丽的亮色,我校青年要自觉将“小我”成长融入“大我”奋斗,将人生选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今后,我校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筑牢思想根基、砥砺初心、勇攀高峰,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以奋斗擦亮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团学快讯
 
 
进入编辑状态